close

一般媒體或電視老師在提到到本益比時, 都沒去講到一個問題, 就是本益比時間軸上的問題,

我們從公式上來看, 本益比 =  股價/每股稅後純益 , 股價應該沒有疑問, 就是目前的股價, 

那至於每股稅後純益呢? 

證交所上寫的是,
其中每股稅後純益=該公司最近4季稅後純益/發行股數  
 

也就是說, 證交所採用的是"過去時間"的稅後純益, 這樣會發生什麼問題嗎? 

靠, 我只能說, 問題可能有點大...

我們來看一下以下三種類型的公司  

類型一 : EPS穩定型公司

EPS每年穩定賺進10塊的公司, 如果目前股價150, 那你可以算出本益比=15

在利用本益比的高低來判斷現在是否是低估還是高估來做買賣依據, 例如股價漲到

200, 本益比=20, 你覺得偏高了, 於是就賣掉, 股價跌到100, 本益比=10, 你覺得

低估了, 於是買進, 這樣使用本益比似乎沒什麼問題?

沒錯, 還真的沒什麼大問題...

不過重點 ​​​​​​在下面的公司類型

類型二: EPS 成長型公司

當我2013年時, 股價200, 以2012年的EPS來做計算, 它的本益比是20,

這時你覺得偏高然後賣掉, 可是往往這種公司, 股價會繼續漲, 你覺得不合理, 

一定是不理性的漲,  答案不是的, 因為這家公司正在成長, 如果你能知道它

2013年賺進14塊,, 那股價200的本益比算出來是14.2, 所以有機會繼續往上漲

如果你用過去的EPS來計算本益比, 你就會錯失這種成長型的公司, 甚至你可

能永遠找不到買點, 因為不管你怎麼算, 它本益比都很高, 你無法找到低本益比

的時間點切入

不過不能切入只是沒賺到, 最慘的是買入你以為低本益比的公司, 可是股價卻一直跌的

類型三 : EPS衰退型公司


2013年,  股價150, 你用2012的EPS來做計算, 本益比=15, 覺得還不算貴

但是如果你知道它2013年EPS只有7, 那本益比會算出21.4, 根本就是有點

貴了, 但用過去EPS計算的你, 卻誤以為便宜而買進, 運氣好,  有反彈可以逃,

運氣不好就當起非自願的長期投資者


看到以上三種類型的公司, 你就會知道EPS時間軸的重要性, 所以重點是...如何預估EPS

過去的EPS來預估本益比只對穩定的公司有用, 而成長型和衰退型的公司都會失真

那為何證交所要用過去的來當作參考? 因為未來充滿變數, 沒人可以跟你保證誰能預測的準

所以它只能用公佈的數據來計算本益比, 這樣就不會有爭議, 但實際我們在操作時, 最好自己

計算未來的本益比, 即使是過去穩定型的公司, 也要看一下他今年是否會成長還是衰退

 

p.s
實際在計算整年的eps時, 是以季為單位...舉例如下

在Q1 公佈但Q2未公佈時, 徵交所採用的EPS是 2012Q2 + 2012Q3 + 2012Q4 + 2013Q1

的總合

而我們應該採用的EPS是  2013Q1+ 2013Q2的預估 +  2013Q3的預估 + 2013Q4的預估

在Q2 公佈但Q3未公佈時, 徵交所採用的EPS是 2012Q3 + 2012Q4 + 2013Q1 + 2013Q2

的總合

而我們應該採用的EPS是  2013Q1+ 2013Q2 +  2013Q3的預估 + 2013Q4的預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ndy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